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在有光的条件下,长出的叶片是绿色的;在无光的条件下,长出的叶片是黄色的;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该探究实验只能说明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跟光有关。因此答案选B。
2.D 【解析】机械组织是指细胞壁明显增厚的一群细胞,有支持植物体或增加其巩固性以承受机械压力的作用;营养组织一般有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藏营养物质的 功能;输导组织是植物体中担负物质长途运输的主要组织,是植物体中最复杂的系统;保护组织是指植物体表面起保护作用的组织,它由一层或数层细胞构成,有防 止水分过度蒸腾、抵抗外界风雨和病虫侵害的作用。因此答案选D。
3.C 【解析】动植物油脂在脂肪酶作用下分解。故选C。
4.D 【解析】因为风大且频,所以这里的松树都匍匐在地面,称为“爬地松”。影响这种松树形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风。答案选D。
5.B 【解析】谚语中包含的食物链是:蝉→螳螂→黄雀;螳螂和蝉的发育过程中,都有蜕皮现象;蝉、螳螂体内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气管,黄雀则不是。故选B。
6.D 【解析】略。
7.B 【解析】根冠是位于根尖分生区尖端的一种保护结构,由许多薄壁细胞组成;分生区其细胞形状为多面体,个体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液 泡很小,外观不透明;伸长区细胞的主要特点是等直径、长方形、核小、细胞质浓厚、成一薄层分布在细胞的边缘部分;成熟区细胞已经停止伸长,并且多已明显分 化成熟,所以称成熟区。另外,表皮的一部分细胞的外壁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根毛是和根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由以上几点可以判断出该部分应位于成熟区,选B。
8.C 【解析】煮熟的稻谷里种子的胚已破坏,所以即使种到地里也不会长出水稻秧苗来。故选C。
9.C 【解析】略。
10.D 【解析】略。
11.B 【解析】略。
12.C 【解析】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排泄三个连续过程。 肾小球的滤过:循环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包括少量分子量较小的血浆蛋白,通过滤过膜滤到肾小囊的囊腔内形成超滤液(原 尿),这就是所谓的肾小球滤过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重吸收作用,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 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剩下的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就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排 泄: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功能,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将通过其本身新陈代谢所产生的物质分泌到小管液中的过程。排泄功能则指肾小管的上皮细胞将血 液中原有的某些物质排入小管液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肾脏分泌排泄H+、NH3、K+,并通过氢钠交换和钾钠交换,保留了钠离子,此外正常机体产生的肌酐 和对氨基马尿酸等,既从肾小球滤过,又能由肾小管排泄,进入机体的某些物质如青霉素、酚红等也是通过近端小管的排泄,排到小管腔,再排出体外的。当尿液形 成后,肾脏中数百万个肾单位形成的尿液汇集于肾盂,经过输尿管的运输,暂时贮存在膀胱里。 尿液的形成是连续不断的,尿的排出是间歇的。当胱膀里的尿液贮存达到一定量时,膀胱壁受压,产生尿意。排尿时,膀胱肌肉收缩,尿道括约肌放松,尿液就从膀 胱中流出,经过尿道排出体外。因此,如果一个人的尿液中发现了血细胞,发生病变的部位最可能是肾小球,答案选C。
13.D 【解析】甲状腺激素有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生理作用。题中提到该激素缩短了蝌蚪发育成蛙的时间,即促进了蝌蚪的生长发育,由此可判断该激素为甲状腺激素。故选D。
14.D 【解析】略。
15.C 【解析】略。
16.A 【解析】家兔等以青草、菜叶、萝卜等较嫩的植物为食,一般都具有适宜于切断植物和磨碎食物的牙
齿;肠子很长,尤其是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部分;盲肠发达,内有大量微生物,能够把难以消化的粗纤维分解成可以被吸收利用的物质。答案选A。
17.A 【解析】下丘脑分泌一种激素,称为抗利尿激素,有提高肾脏集合小管壁通透性的作用。身体缺水时,抗利尿激素多,集合小管通透性高,重吸收的水多,尿量就 少。饮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少,集合小管通透性低,重吸收的水量少,尿量就多。同时在参加体力劳动时会消耗大量能量,为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机体中的胰 岛A 细胞会分泌胰高血糖素,使人体内的血糖含量增高。故选A。
18.A 【解析】禽流感病毒个体极小,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但不具备细胞结构,可能引起
禽类大量死亡。故选A。
19.B 【解析】略。
20.A 【解析】略。
21.C 【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和无机环境;能量在系统中不能循环利用;注重系统内部自身调节作用,还
需要外部投入。故选C。
22.C 【解析】略。
23.B 【解析】题干中“这种特性在细胞多次分裂后仍能保持”,说明遗传物质已经改变。故选B。
24.C 【解析】略。
25.A 【解析】虹虹的父亲有耳垂,母亲无耳垂,而虹虹有耳垂,说明虹虹体内含有显性基因(B),所以虹虹的基因只可能是Bb。答案选A。
26.A 【解析】激素相互促进作用促进植物生长: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延缓叶片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根或芽: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促进果 实成熟:脱落酸、乙烯。调节种子发芽: 赤霉素、脱落酸。促进果实坐果和生长: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相互拮抗作用顶端优势:生长素促进顶芽生长,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则促进侧芽生长。调节 器官脱落:生长素抑制花朵脱落,脱落酸促进叶、花、果的脱落。两性花的分化:生长素使雌花增加,赤霉素使雄花形成。调节气孔的开闭:细胞分裂素促进气孔张 开,脱落酸促进气孔关闭。故选A。
27.D 【解析】略。
28.B 【解析】略。
29.B 【解析】略。
30.C 【解析】蘑菇在植物分类学上是属于真菌门,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菌丝体是营养器官,子实体是繁殖器官。 由成熟的孢子萌发成菌丝(营养体也会产生菌丝)。菌丝为多细胞、有横隔,借顶端生长而伸长,白色、细长,绵毛状,逐渐成丝状。菌丝互相缀合形成密集的群 体,称为菌丝体。菌丝体腐生后, 浓褐色的培养料变成淡褐色。菌丝可以分为两种:潜入培养料或土壤中的叫基内菌丝;分布在土壤表面的叫气生菌丝或空中菌丝。蘑菇的子实体在成熟时很像一把撑 开的小伞。由菌盖、菌柄、菌褶、菌环、假菌根等部分组成。蘑菇分有毒、无毒两种,所以不是所有的蘑菇都可以食用的。答案选C。
二、简答填空题
1.果皮种皮胚
2.(1)病原体
(2)否
(3)特异性
3.(1)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2)细胞核
(3)液泡
(4)叶绿体
4.(1) DNA 蛋白质
(2)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