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春秋战国后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即( )
A.《礼记》 B.《学记》
C.《论语》 D.《春秋》
2.新课程改革强调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这是实现( )的转变。
A.课程功能 B.课程内容
C.课程结构 D.课程评价
3.由于遗传素质的差异、环境和教育以及个人努力程度的不同,有的人“聪明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互补性
C.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4.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
A.崇高化 B.专业化
C.多样化 D.单一化
5.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小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复式教学
6.片面追求升学率易造成教育的荒废,这是教育的( )
A.正向个体功能 B.负向个体功能
C.正向社会功能 D.负向社会功能
7.依照我国《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的规定,关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标准中,不包括( )
A.普通话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B.具有师范院校颁发的毕业证书
C.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D.具备承担教育教学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8.为了提醒幼儿便后冲水,秦老师在每一个马桶盖上都贴上了一张特别漂亮且富有提示意义的卡通画,效果很好。秦老师的这一做法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情境陶冶法 D.品德评价法
9.数学课上,张老师在教“圆周率”时,向学生介绍了祖冲之的成长过程以及他与圆周率的故事。张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10.道尔顿制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实行导生制
B.实行学分制
C.把教室改成作业室
D.废除班级授课制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学记》(收入《礼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
2.A【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课程功能的转变。
3.D【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4.C【解析】略。
5.A【解析】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等。其中,个别教学制是古代学校的主要教学形式。
6.D【解析】题干所述内容体现了教育的负向社会功能。
7.B【解析】根据《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第八条规定,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教育教学能力应当符合下列要求:(1)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2)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标准;(3)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在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
8.C【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题干中的秦老师通过漂亮的卡通画来提醒幼儿便后冲水,是对环境陶冶法的运用。
9.D【解析】略。
10.A【解析】道尔顿制的主要措施是:(1)把教室一律改为作业室;(2)废除班级授课制;(3)实行学分制。
【华晨教师培训系列丛书】——考上编制必备的三本书 点击跳转链接
|